“雄鸡”德阿纳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杨志清
比利时联邦政府首相德阿纳这个名字在弗拉芒语中就是“雄鸡”。所以,收藏各种各样的“雄鸡”图像和制品成为德阿纳的一大爱好。今年夏天他还在布鲁日举办了一次展览,展出他自己收集的各种“雄鸡”。在他即将出访中国前有人问他是否有意到东方文明古国也去收集几只“雄鸡”时,他说:“如有可能,我自然不会抵抗这一诱惑。” “雄鸡”是比利时瓦隆地区的标志,德阿纳本人却是弗拉芒人(弗拉芒地区的标志是“雄狮”)。在一个为“雄鸡”和“雄狮”两个地区纠纷、法语和弗拉芒语两种语言矛盾所困扰的国度,由一位出生于法国、名叫“雄鸡”的弗拉芒人担任首相是很有意思的。这大概意味着没有瓦隆地区和弗拉芒地区的妥协和合作,没有法语和弗拉芒语的“和平共处”,比利时作为一个国家就无法存在下去。 实际上,德阿纳确实是一个协调各种矛盾的高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政治就是一种妥协和协调的艺术。德阿纳能从1992年以来一直稳稳地坐在布鲁塞尔法律大街16号(即首相府)办公,不能不说同他高超的协调艺术有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德阿纳说,多元文化是欧洲的特点,比利时刚好又是欧洲两大文化(日尔曼文化和拉丁文化)的交汇点。“我们必须学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处”。也许正是由于有长期处理本国两大文化矛盾的经验,比利时在欧盟内部经常能够扮演“中间人”的角色。1993年比利时当欧盟主席国时,欧盟各国正为欧盟机构的所在地问题争执不休,德阿纳出色地进行了调解,使布鲁塞尔首脑会取得了皆大欢喜的成果。 比利时虽然只是一个不到1000万人口的小国,但德阿纳案头有数不清的难题:南北两个地区的语言矛盾是个永恒的主题;明年大选后将开始的新的修宪将决定“比利时向何处去”;由震动全国的恋童癖案引起的司法改革迫在眉睫;被称为“世纪大案”的“阿古斯塔贿赂案”正在审理之中;面对高达120%多的公共赤字和严重的失业现象,政府不能无动于衷;最近发生的一位尼日利亚姑娘在遣返时被警察用枕头捂死一事又引发对移民政策的争论…… 同这些难题相比,即将开始的一周中国之行对德阿纳来说显然是轻松愉快的。比利时和中国没有任何根本的利害冲突。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平稳,双边贸易一直呈增长势头。比利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绝大多数都很成功,上海贝尔、西安杨森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德阿纳说,他此次访华就是要推动比利时和欧盟与中国建立更为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 德阿纳是1985年以来访问中国的第一位比利时首相。但他强调这并不是他首次中国之行。他说:“去年香港回归后我曾去访问过,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嘛。”他的理由很充分,但访问中国内地还是第一次。他强调,这次中国之行是一次政治性访问,同时还要去上海、西安、南京看一看中比合资企业,推动比利时企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投资。他还要去桂林,“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诱惑如同收集“雄鸡”一样,他难以“抵抗”。